【48812】全州:古修建的喜与忧

2024-05-29 12:51:55 华体会登不上

  地处湘桂走廊北端,素有“楚南文明之地”称赞的全州县,是广西建置最早的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前史。境内有不行移动文物256处,可谓桂林文物大县。

  笔者近来在领会全州古民居修建文明多姿多彩的一起,也心生隐忧——因为缺少应有的维护修理,古民居有的现已消失或正在消失,有的现已部分乃至是全体群落抛弃……

  各村各族建宗祠、公祠,是全州前史背景和文明一个独特现象。全县现存的明、清古民居、古修建群村落,无处不有公祠、宗祠。用“宗祠树立、满眼公祠”来描述毫不为过。同姓大宗族不只建有全村“独大”“独尊”的宗祠,各支族一起还制作支族宗祠。全县境内有的1000来人的村子,竟立有4~8座祠堂。宗祠风格各异,争奇斗艳,成为一种独特的修建文明现象。

  据不完全统计,古时全州境内公祠不下千座,现存较完好的有近200座。建于清代的绍水镇水头村乐耕公祠,面积1566平方米,内部梁坊雕饰精巧。大西江镇板桥村建于清同治元年的精忠祠,面积1200平方米,祠堂修建及祠内戏台至今保存完好。才湾镇俞家村建于清代的介安祠,面积1132平方米,系县内现存最好的祠堂,被列为县级要点文物维护单位。绍水镇白塘村建于清同治年间的南石祠,祠内匾额、楹联共18处,其中有清末名臣翁同龢所书对联,可谓珍品。

  在各式各样的全州族氏公祠中,永岁石岗村蒋氏公祠燕窝楼独领风骚,是全州祠堂修建文明的代表和缩影,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要点文物维护单位。

  距全州县城15公里的燕窝楼,系明代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蒋淦所建。蒋淦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长史蒋琬的后嗣。现在,蒋姓已成为全州县榜首大姓,共23万多人,改变了本来“一唐二蒋”排序。历朝历代蒋氏人才济济,燕窝楼宗祠从一个旁边面反映了全州蒋氏宗族的荣耀。

  但是,纵观全州境内宗祠、公祠,除燕窝楼得到必定作用维护外,其他大多处于一种“听任风吹雨打”“任其陈腐老去”的状况。蕴涵于宗祠、公祠中的很多文明信息,正在风吹雨打中逐步消失。

  灌阳河距全州县城5公里河段处,有一个邓家埠村,这里是古时全州与灌阳水路首要航道,村边东、西河边至今仍卧着13个古码头。令人遗憾的是,村中本来颇有特征的古民居渐渐的变少,与它长远的前史极不相衬。

  近来笔者前往看望时,却惊讶地发现:河西岸旷地上,悄然耸起一座座沧桑、古拙、高雅的民居。有的飞檐抬头,有的弧檐盖顶,有的颇似筒子楼。清一色的旧砖墙、老青瓦、旧木梁、旧花窗。经当地乡民介绍,才知这是异地搬家进行维护的一组古民居修建,现已完结一期工程,竣工古修建5座,修建面积达2557.03平方米。

  谁也没想到,这么大的工程,竟是一位叫唐以金的普通农民设想、策划并出资制作的。当笔者问及唐以金何故会有如此的大行为时,唐以金说:他少时做过木匠,承接过不少修建木匠活,对修建艺术也略知一二。后来从事房地产开发,对修建特别是中国古修建艺术有了必定了解,并情有独钟。前几年,看到因修高铁要拆掉永岁乡一处古修建群时,大动悲天悯人。

  永岁乡和洽铺村的蒋仁禄宅、蒋子麟宅、和洽铺学馆等,可谓清代修建典型代表。始建于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的蒋仁禄宅,为硬山顶穿斗式修建结构,是5座古修建中的中心,以主修建为中轴线,隶属修建别离坐北朝南、坐南朝北散布在主修建两边。主修建为四进院子,大门前设前院,进与进之间以排扇门间隔,二进、三进院子间立着蜈蚣形间隔墙,中开月亮门。屋内装饰隔扇门、落地罩和梁架构件月梁、交叉枋及石门槛、柱础等精雕细琢的构件,选用高浮雕、浅浮雕、透雕、阳刻等雕琢方法,雕琢出形状生动的花卉鸟兽、人物等图画和纹饰,可谓古修建中的精品。

  目睹精巧的修建艺术行将毁于一旦,唐以金一横心决议:“哪怕倾全家一切也要完好地把它维护下来!”虽然家人竭力对立,乡邻也不理解,可唐以金义无反顾。2010年3月,他买下这组古修建群,绘图、拆屋、编号、选址、筑路、运送、恢复修建,工程之大,支付的精力、财力之多,可想而知。自治区文明厅副厅长覃溥到实地观赏时慨叹道:“老同志,谢谢你帮咱们做了一件实事!”

  现在,这组古修建群异地搬家维护虽已初显成效,但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依然不少,单靠年近七旬的唐以金一个人的力气是远远缺乏的,需求社会特别是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

  纵观全州,像这样赋有特性和艺术性的古民居群还有不少。如前史上出了9名进士的两河乡大田村,出了两名进士的田美村,具有典型的明清修建,一房接一房,一房一天井,最大的一组多达24个天井!才湾镇田美村,黄沙河镇大道底村、竹塘村,古民居粉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其“木、石、砖”三雕可谓三绝。石塘镇沛田村的3座巨大古修建,木雕造型各异,工艺精深,显示出大户人家的豪气与文气。

  等待当地政府和古民居具有人想方设法加强维护,保证丰厚的传统修建文明之河不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