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5年历史的图书馆焕新苏州人休闲好去处+1

2024-07-20 21:45:36 华体会登不上

  近日,位于姑苏区平江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大儒巷38号的古昭庆寺功能提升工程正式完工。内部的图书馆焕新为非遗主题图书馆,收藏了近3000册非遗文化和姑苏历史相关的书籍。在平江路做一套汉服妆造,买一份精致的苏式点心,再沿着大儒巷邂逅宝藏非遗图书馆,这成了古城“景区和商圈”的新玩法。

  来到平江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主街上依旧热闹非凡,沿着支巷大儒巷走不过一百米的距离,记者看到了焕新后重新对外开放的大儒巷38号苏州市平江文化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该文化中心建在苏州市控保建筑古昭庆寺的原址之上,历经695年风雨的古昭庆寺如今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苏州图书馆姑苏区昭庆寺分馆、非遗专题图书馆。

  市民和游客从迈入古寺的那一刻起,就进入了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空间。第一进被打造成非遗文化特展,展示柜中陈列着各式精美的手工艺品,刺绣绢宫扇、太湖窑、木板年画、仿古铜器......一件件非遗作品凝聚了苏州的匠人匠心。

  穿过小院来到第二进,入眼便是“鸿儒书房”的匾额,高高地悬挂在大厅正中间。两侧的书架直达屋顶,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图书,市民和游客三三两两地来,饶有兴致地在书架前寻找着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改造后的书房一扫以往紧凑逼仄的空间布局,将原本放在大厅中间的书柜更换排布到两侧,打造出了一处敞亮的阅读空间。”姑苏区公共文化中心主任施政介绍道。

  据悉,改造前的图书馆藏书种类较为繁杂,缺少主题性和统一性,且空间布局拥挤。为了逐步推动文旅深层次地融合发展,匹配平江路的旅游业态,本次改造将鸿儒书房设定为非遗文化主题图书馆,馆藏近3000册与非遗生活相关的图书。

  其中,姑苏非遗系列丛书首部《姑苏非遗民俗美食卷》也亮相其中,让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姑苏文化渊源。馆内的桌椅也全部更换成了更具底蕴的仿古式设计,在细节上营造浓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改造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年轻人更多了。”施政和记者说,原先来老图书馆阅读的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市民,但是改造后的图书馆具有了更强的文化打卡属性,这里也成为年轻人感受民间传统文化隽永、品悟匠人工艺精华的姑苏文化新地标。

  随着旅游时收集特色印章文化的逐渐兴起,在某笔记分享平台,记者看到了多篇关于“古昭庆寺集章攻略”的帖子,精美的印章让网友们直呼“太精致”。紧跟潮流,古昭庆寺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悄然在网络上“出圈”。

  在靠窗的位子上,市民马女士正安静地阅读着汪曾祺的《人间小暖》。今天刚好休假的她碰巧路过此处,“很少见到这种古风的图书馆,走进来感觉很宝藏,和我穿的旗袍也很搭,有种不期而遇的小惊喜的感觉。”

  在书房后的第三进,则取名为“鸿儒曲苑”,是苏州专业评弹书场之一,每天有价格亲民的评弹演出,周末有嘻哈壹笑堂相声大会等,是南北文化交融的舞台。

  此外,苏州图书馆姑苏区昭庆寺分馆还将进一步拓展文化功能,将从7月开始定期邀请姑苏区非遗大师做客,以“一月一期”的形式与大家见面,每月推出制扇、核雕、苏灯等不同的主题,丰富市民游客的文化生活。

  “通过活化利用古建筑,既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一处富有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想场所,也为平江历史街区添上一景。”施政表示,接下来,他们将会加大对古昭庆寺的宣传,让更多市民和游客能发现这处藏在平江路支巷中的特色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