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下午,在常熟市梅李镇聚沙园内的丁云发红木雕琢作业室,本年71岁的丁云发正在用刻刀在对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弃官寻母”一块屏风进行最终的精雕细琢,以求精雕细镂。至此,他以一人之力,耗时三年,在红木上雕琢并选用黄杨镶嵌艺术制造的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屏风在常熟封刀。
梅李镇孝爱文明源源不绝。东汉、三国时期,梅李先后出现了古代二十四孝中有名的三大孝子:黄香(扇枕温衾)、丁兰(刻木事亲)和孟宗(哭竹生笋),并有黄香墓、孟宗堂、丁兰堂、孝子泉等遗址。2012年,梅李镇成为“我国孝爱文明之乡”,也是现在全国首个“孝爱文明之乡”。现年71岁的丁云发是梅李朱家雕琢第五代传承人,从事苏作传统雕琢已有55年,在花鸟、山水、人物的雕琢中,运刀上的转机、抑扬、凹凸、崎岖,尽显著作生动天然,人称“丁博士”。特别镶嵌工艺造就深沉,其雕琢工艺一直在改善立异,寻求苏作红木的“精、细、雕、丽”。
据丁云发介绍,自2017年下半年开端,他便有了以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为模板,进行雕琢创造的主意,并随即着手相关准备作业。为保证每件著作的制造精巧,也是想在2020年梅李“孝爱日”之际完结,自除夕夜开端,丁云发便开端了严重的雕琢作业,每天作业近七个小时,将每幅主题著作的完结时刻,两个月缩短至一半,最总算在今日完结整个系列著作。
丁云发是常熟市非物质文明遗产苏式红木小件雕琢技艺(镶嵌工艺)传承人。他说:“我雕琢古代二十四孝屏风,还在于梅李是我国孝爱文明之乡、我国孝爱文明传承基地,经过三年日夜的尽力,我总算把这些著作做好了,也完结了我的一个愿望,赶在第十一届孝爱日之际献给梅李的父老乡亲。”
丁云发和记者说,这24幅艺术屏风悉数选用了红木雕琢、黄杨镶嵌技能,以老红木为著作支架,花梨木为雕琢背板,除了镶嵌有黄杨,还有贝壳、紫檀木等资料加以装点,凭借着传统的苏式浮雕工艺,丁云发在方寸之间,表现出不同人物的神态动态。闻名雕琢大师顾连元说,丁云发的雕琢与镶嵌技艺在苏作红木雕琢界当属一流,他今日完结的这些黄杨镶嵌著作其文明与艺术价值无法估量。
据悉,丁云发还在每件屏风背面,截取并雕琢了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的诗文,加以解说内容,添加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