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崇本楼古民居鎏金木雕屏风条案工艺精巧省文物专家都称誉

2024-02-02 13:29:02 中式整装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福禄岌(岃)民居群”,坐落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泮坑村,由镇东楼、竹林居、崇本楼、州司马第、本立居、季立居等6座建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不一样的风格的客家传统民居组成。前面撰文介绍了竹林居和季立居,本文首要介绍崇本楼。崇本楼下堂的鎏金木雕屏风,工艺精巧,最受省文物专家的认可和称誉。上堂摆放香烛的条案雕琢工艺也细致入微,值得赏识。

  崇本楼由熊氏崇禄公出资兴修,于民国廿五年(1936年)建成。崇禄公当年在法属留尼旺开阿弄店赚了一点钱,回来制作崇本楼。崇本楼是一座坐西向东的两堂一横的两层走马楼,占地面积961平方米,修建面积1229平方米。比较特别的是,横屋外面有一扇朝向南面的牌坊式门楼,门额上书“紫气东来”四个大字。

  崇本楼最值得一看的是广东省文物专家称誉的下堂屏风木雕。崇本楼下堂的屏风门共分6扇,每扇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双面镂空穿花透雕,下半部分是阴刻沉雕,木材扎实,工艺精巧,鎏金无缺。

  上部的鎏金穿花木雕图画内容丰富,包含花卉、生果、祥云、鸟雀、假山人物、亭台楼阁等等,左右图画大致对称,但详细的细节又有不同。

  仔细观察今后,我吃惊地发现,每扇屏风的最上部和中部的横向长方形装修图画,选用的是浮雕式的雕琢工艺。

  换句话说,崇本楼的每一扇屏风,均使用了穿雕(镂空)、浮雕、沉雕(阴刻)三种不同的木雕工艺技术。难怪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评定组的专家会称誉崇本楼的屏风美丽。

  屏风朝向天井的一面,横向长方形的浮雕图画首要为花鸟。下半部分阴刻的沉雕图画为水鸟、水草、游鱼、花卉等。线条天然流通,形状生动。

  屏风朝向下堂的一面,横向长方形装修浮雕图画首要为游鱼和水鸟。鱼和鸟的形状多样,水鸟游动,水波荡漾,有较高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不论是屏风的哪一种图画,哪一种木雕工艺,外表鎏金都保存得十分无缺,这也是值得专家称誉的当地。

  崇本楼上堂摆放香烛等物品的条案也是一件不错的工艺品。条案浮雕的主图是底色为赤色的人物故事。人物年纪跨度很大,身份和服饰各异,脸部表情杂乱多样,值得细细品味。

  崇本楼上堂的墙面上挂着一个老旧的八角形挂钟,这个挂钟跟其它时钟有一个显着的差异,你看出来了吗?

  从修建的视点看,崇本楼是一座钢筋水泥框架结构与砂灰石三合土墙结合的修建物。建房时,先挖坑浇注水泥柱,接着依照客家修建常见的方法夯实三合土墙,再浇注横梁和水泥棚,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建二楼。

  虽然钢筋水泥柱和横梁被表层的石灰所掩盖,但从崇本楼屋背的墙面裂缝能够明晰看出水泥柱和横梁的方位,有的当地更是露出了部分水泥柱。钢筋水泥框架结构与三合土墙相结合的修建形式在松口古镇清末民初的修建中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