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陈嘉庚新居南侧的文保单位归来堂已补葺康复。图为归来堂内部。 (记者 黄晓珍 摄)
历经5个多月的施工,近来,坐落于陈嘉庚新居南侧的文保单位归来堂已基本完成康复工程,将于10月21日(周六)面向海内外集美校友、市民游客从头敞开,留念陈嘉庚先生兴办集美校园110周年暨集美学村100周年。
依照嘉庚先生遗愿建造的归来堂完工于1962年,曾是集美校园开展活动和招待海外侨眷、校友的重要场所,也是集美校园嘉庚修建的代表。
“补葺康复工程除了对修建内外部来修补、保养以及从头补色、粉刷之外,较为重要的内容还包含‘嘉风嘉训’展览布展,以及对原回国侨眷招待宿舍的康复作业,让回来参与留念活动的嘉庚后人、海内外校友有一个可供仰视、回想的当地。”昨日在项目现场,集美鳌园景区解说部司理陈向辉介绍,坐落归来堂两边的厢房原来是用来招待嘉庚后嗣、海外侨眷的场所,他们回集美期间就在这儿歇脚,“嘉庚先生胞弟陈敬贤的夫人王碧莲回国也在这儿住过。”
据介绍,这是初次康复侨眷招待宿舍。为了尽可能康复当年屋内摆设、摆放方法,集美校园委员会采访了多位当年到过实地的白叟、专家,也查找、对比了有关的材料相片,不少家具都是依据回想和老相片“定制”打造的。
西侧厢房和走廊作为从头布展的“嘉风嘉训”展览展厅,将以文图、什物等方式展现陈嘉庚关于家长教育的语录、思维。
“嘉庚先生回归集美久居后,一向设想要建归来堂,好让海外亲人回来时有个暂时寓居的当地,让他们不忘故乡、不忘家园。”陈向辉说。不过,由于榜首先考虑集美校园的规划建造,归来堂的事再三延迟,直到嘉庚先生去世后才建成。
修建方式上,归来堂由前厅、拜堂、大厅及两边护厝(厢房)组成,总面积约1155平方米,前厅选用闽南传统的燕尾脊歇山顶、铺设绿琉璃瓦筒,尽显闽南修建的飞檐翘脊、雕梁画栋的工艺特征。在补葺康复过程中,施工方尽可能修旧如旧,康复归来堂的原本相貌。
“此斯堂之所由建欤,然宗兄之意,尚不在乎为自身娱老及后代居室计也……盖着重于承前启后,而示以海外后人,惟父母之邦当数典勿忘耳。”在归来堂大厅内,立有一座写有《归来堂记》的木质屏风。《归来堂记》叙述了嘉庚先生生平及建造归来堂的初衷,落款处写着“一九六〇年九月陈培锟谨识罗丹拜书。”
据了解,陈培锟时任福建文史馆馆长,称陈嘉庚为“宗兄”,他受陈嘉庚之托编撰《归来堂记》后,再由福建闻名书法家罗丹手书书写。这座屏风自身也是一件宝贵的文艺作品,是归来堂的“躲藏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