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之衙:访直隶总督署|访古

2024-02-25 08:22:43 中式整装

  保定,是我冀中访古之行的第八站。来保定,是要去看保定的直隶总督署。直隶总督是清代的第一号当地大员,咱们所熟知的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都曾担任过此职,直隶总督在我国的近代前史上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比方摧残戊戌变法的首要人物之一荣禄其时就担任直隶总督,所以我早就想去看一下他们工作的当地,尤其是传闻不久前直隶总督署建成了博物馆,就更应该去当地眼力查验一番了。

  先解释一下“直隶”与“总督”。直隶的意思是直接隶属于京师,始于明代;总督,明代是临时性的军事官职,清代则为当地最高军政长官。清代缓慢明制,仍实施行省准则,地处京师邻近的明代的北直隶被改为“直隶省”。清初所设置的直隶省,一向连续至光绪年间,其辖区包含今河北、北京、天津的悉数和山东、山西、河南、辽宁、内蒙古的一部分。

  清乾隆年间,督抚准则日趋老练,直隶总督因直隶省共同的地理方位而名列我国全境八督之首。直隶总督的功能,集军事、行政、盐务、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权利其实已超越直隶省规模。直隶总督权重位显,兼且直隶地处京畿,拱卫京师,稍有骚动,便会危及朝廷,故此衔非重臣莫属。

  直隶总督的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当地提督军务、粮饷、办理河道兼巡抚事”,是清朝九位第一流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直隶的军民政务。由于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顺治十八年(1661)十月,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苗澄为直隶总督,这也是首任直隶总督。康熙三十七年(1699)二月,录用于成龙以总督衔、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管直隶巡抚,雍正二年(1724)正式例授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兼直隶总督。尔后,自雍正至宣统 8 帝 187 年中,历任总督有 74 人,共 99 个任次。在这些直隶总督傍边,有许多是朝廷重臣,包含被康熙皇帝评为“廉吏天下第一”的于成龙,修建莲池书院、备受雍正帝信任、称为“榜样督抚”的李卫,勤政廉洁的一代廉吏唐执玉,兴农治水、被列为“乾隆五督臣”之一的方观承,更有清末名臣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

  宣统帝时期,清朝的控制已经是摇摇欲坠,所以直隶总督换马频频。宣统在位三年期间,就先后有六位直隶总督,最短的一位是那桐,他于宣统元年(1909)五月以大学士、外务部会办大臣署理直隶总督,署理期仅半个月。其次的一位是崔永安,他于宣统元年十月以直隶布政使护理直隶总督,也仅护理了约 20 天。宣统三年八月,辛亥革命迸发,十二月,也即 1912 年 2 月,张镇芳以湖南提法使署理直隶总督,署理仅 10 天。宣统退位,清朝消亡,直隶总督一职也告完结。

  直隶总督的驻地一直为直隶省会保定,驻所即为直隶总督署。直隶总督署的前身,元代为顺天路总管府所在地,明代为保定府署与大宁都司署、参将署。直隶总督署坐北朝南,为小式硬山修建,属典型的北方衙署修建,至今保存比较无缺。其格式为前朝后寝,严厉依照清朝关于省级衙署的规制修建。整座修建群东西约 130 米,南北约 220 米,占地 30000 平方米,以两条南北更道相隔,分为东、中、西三个组成部分,称之为东路、中路和西路,各路均为多进四合院格式,主次清楚,功用悬殊,互相调配,天衣无缝。

  中路修建为衙署主体,由五进四合院组成,各院正房均修建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两边配以左右耳房、厢房等。中路自南向北依次是大门、仪门院、“公生明”牌坊、大堂院、二堂院、官邸院、上房院。

  大门为黑色三开间,坐北朝南,大门上方正中悬挂“直隶总督部院” 匾额。大门前对称的两根旗杆由民国年间直鲁豫巡阅使曹锟初建(复建于 1994 年),各高 33.6 米,为我国古建旗杆之最。

  大堂为总督拜牌迎旨、举办贺典、处理严重政务、举办严重庆典活动之处,五开间,长 22 米,进深 10 米,高 9 米,是总督署的主体修建。大堂以黑色油饰为基调,正中有屏风一座,屏风中心绘有丹顶鹤、海潮和初升的太阳,标志一品文职大员。大堂院子两边各散布着 9 间科房,为直隶总督署的六部,东侧为吏、户、礼三部以及架阁库,西侧为兵、刑、工三部以及承发房。

  二堂又称退思堂、思补堂,是总督日常工作和接见外地官员的当地。东侧室为议事厅,西侧室为启事厅,是总督与幕僚议事之所。二堂悬有“政肃风清”匾额,正中竖一木雕三扇座屏,中心雕有麒麟,标志一品武职大员。

  直隶总督署表里的分界线便是二堂之后的内宅门,内宅包含三堂和四堂。三堂(官邸)是总督的书房和内签押房(工作室),历任总督习经练字、著书立说首要就在这儿,其东西侧屋在南侧均设有火炕,为冬日取暖之用。四堂又称为上房,是总督及其家眷日子起居之所。四堂开间 5 间,左右耳房各 2 间,东西厢房各 3 间。

  穿行在直隶总督署,可以正常的看到许多对联、匾额、铭牌。大堂北侧屏风上方两柱间横梁上的“恪恭首牧”匾为雍正手书,赞誉直隶总督唐执玉的恪尽职守和勤政廉洁,尔后的历任总督也都以“恪恭首牧”自我勉励。此匾两边有雍正写的对联,上联为“俯仰无愧六合”,下联为“褒贬自有春秋”,要求官员立身行事要磊落光明,对得起六合和前史。仪门正中的牌子为“威抚畿疆”,左右楹柱对联为李鸿章题写,上联为“昔为畿辅,今控岩疆,观政得余闲,一壑一丘亲安置”,下联为“近接太行,远临渤海,豪情留胜概,亦趋亦步许跟随”,显示出李鸿章就任直隶总督时的志向。

  警示官员廉洁的文字随处可见。比方仪门院内的“公生明”牌坊。这个牌坊立在大堂前面的正中方位,是一座四柱三顶的木制牌坊。牌坊正面写着“公生明”三个大字,意思是只要公平才干廉明;反面写着“御制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意思是官员的俸禄都是大众的血汗,大众当然简单欺负,上天却是难以诈骗的。牌坊正反面的文字都出自黄庭坚之手。

  “公生明”牌坊又名戒石坊,系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始,意在戒备官员公平廉明,直隶总督署的这座是现存品阶最高的戒石坊。

  二堂官位两边墙壁上悬挂的两块铭牌也很有意思。左边铭牌的内容是清代名臣孙嘉淦的居官八约:“事君笃而不显,与人共而不骄,势避其所争,功藏于无名,事止于能去,言删其无用,以守独避人,以清费廉取。”右侧的铭牌写的是明代山东巡抚年富的《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两则为官的告诫,前者提出了官员的日常操行,后者说出了为官者公平廉明的重要。

  清代的直隶总督署东有保定府署、清河道署(后改为天主教堂)和真觉禅寺,西邻布政使司阅历厅和按察使司监狱,南对古莲花池和莲池书院,北倚保定同知署,然后组成以总督署为中心的衙署群,烘托出总督署的显赫。上述的各类衙署今日或已他用,或不敞开,值得一看的是莲花池和真觉禅寺。

  莲花池为保定上谷八景之一,原名雪香园,坐落直隶总督署之南,元代汝南王张柔创立,总面积为 3.2 万平方米。莲花池以环水筑榭为显著特点,园林内有春午坡、濯锦亭、篇留洞、观澜亭等古修建,娇小玲珑,布局谨慎,山水楼台,参差错落,素有“城市蓬莱”的美称。我届时已经是深秋,莲花固无可观,莲叶也早干枯,但环池的修建仍是可看,尤其是池中古桥和周围的直隶图书馆很有特征。

  真觉禅寺在直隶总督署往东不远,始建于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亦是由张柔所建。真觉禅寺为保定上谷八景之一,坐北朝南,山门门楣书“真觉禅寺”,天王殿后东为钟楼,西为鼓楼。主体修建大慈阁歇山布瓦顶,重檐三层,通高 31 米,阁前是 22 级台阶,阁内供奉千手观音菩萨。大慈阁背面有始建于明代的关帝庙。此庙原名“汉寿亭侯庙”,倒座在大慈阁背面,坐南朝北,适当稀有。这种装备似乎是要表现佛家“慈善”与儒道“忠义”思维的交融与传承。

  最终需求弥补几句,这次冀中访古之旅,我原本设定的结尾是房山琉璃河燕国国都遗址,即从燕国的完毕之点(燕下都)开端,到燕国的开端之点完毕。但完结保定的拜访、赶到琉璃河时,却得知由于京西 7 月底的洪水,琉璃河被淹,这儿不招待访者,如此保定便是我此行的最终一站了。归纳起来,此行由北福地遗址开端,一路拜访的奇迹,从战国时代,经两汉南北朝,直到唐宋元明清,由帝制完毕才闭门谢客的直隶总督署收尾,有如涉一次前史长河,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