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2023年8月5日下午,郑欣淼院长登上“扬州讲坛”,主讲《国之瑰宝:故宫文物藏品的意义》
郑欣淼,陕西澄城人,1947年生,曾任陕西省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组组长、青海省副省长。20世纪末到文博部门,曾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以及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故宫研究院院长等。为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等。曾担任多项社会文化事务与学术研究职务,如中国鲁迅研究会、中国紫禁城学会、中华诗词学会的会长、名誉会长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与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等。
早期从事文化、鲁迅研究,后着力于文物、博物馆研究。2003年首倡“故宫学”。故宫学论著主要有《故宫学概论》《天府水藏——两岸故宫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故宫与故宫学》《太和充满:郑欣淼说故宫》《紫禁城:一部十五世纪以来的中国史》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故宫文物南迁史料整理与史迹保护研究”。
十分感谢鉴真图书馆与《扬州讲坛》的邀请,今天和大家交流故宫的文物藏品,甚感荣幸。鉴真图书馆由星云大师捐建,我们十分怀念大师。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佛教就在人间,所以大师永在,佛光永在。
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国之瑰宝:故宫文物藏品的意义》,向大家介绍故宫藏品总的特点。从完整的故宫遗产概念来说,故宫文物包括不可移动的宫殿建筑与可移动的文物收藏两个方面,但习惯上讲,“故宫文物”指的是故宫可移动文物。
图说:郑院长用一张张故宫典藏的珍品带领大家领略王朝的辉煌历史,期间听众掌声不断。
紫禁城是中国历代艺术珍品的宝库。宫廷既是政治中心,亦是文化艺术品的中心,有着大量珍贵的文物收藏。中国历代宫廷皆有收藏文物之传统,清代此风尤盛,特别是乾隆时期,闳富的宫廷收藏达到封建时代的顶峰。
《三希堂法贴》: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三件晋人法书存放三希堂,在乾隆收藏史上具有标志意义。被视为中国书法仅存的最高典范,而且是历经宋、金、元诸代的皇室收藏。
“四美”:晋代顾恺之《女史箴图》、传为宋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乾隆皇帝对“千古法宝,不期而会” 叹为“不可思议”,在建福宫花园的静怡轩辟出专室存放“四美”,并命名曰“四美具”。
康熙三十五年,清廷在养心殿造办处设置玻璃厂,由德国传教士指导国内能工巧匠,烧制宫廷所用玻璃器。代表之作珐琅彩缠枝莲纹瓶,康熙年制。
扬州在历代经济文化发展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全唐诗》,由扬州诗局刻印;《佩文韵府》由扬州书局刻印。
《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约9.97亿字,基本囊括乾隆时期以前中国古籍的精品。存放全书的江南三阁中有扬州“文汇阁”。
清宫珍藏的文化意义,也体现在以乾隆皇帝为代表的一批宫廷知识分子,通过对内府收藏的全面整理与编目,建构关于皇室典藏的知识体系,起到知识传承作用。
这些收藏代表着当时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顶配水平。其最大特点,是中华民族世代创造累积,是民族集体智慧之体现,与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密切关联,反映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辉煌历程。
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廷在养心殿造办处设置玻璃厂,由德国传教士纪里安指导国内的能工巧匠烧制宫廷所用玻璃器。
故宫博物院成立后,清宫旧藏的珍贵性、重要性,使其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具有民族文化命脉的意义。因此,在整体上寄附、反映着国家之命脉,民族之精神。
抗日战争全方面爆发之前,为保护国宝,故宫博物院连同其他文博机构将1.7万箱文物分五次南迁,历时十余年,行程上万里,跨越14个省市,经历艰苦卓绝,文物安然无恙。文物西迁时分为南路、中路、北路,于1937年在南京起运,途经多个省市,于1947年陆续运回南京朝天宫。此举,创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奇迹。
期间, 故宫文物万里闯关, 多次险遭灭顶之灾, 多次化险为夷, 百姓认为是 “国家的福命”, 是 “古物有灵”。这把故宫文物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相连一起, 与民族独立、 民族尊严相连一起,其中倾注着深沉的民族感情。
抗日战争中故宫文物迁移,具有保护民族文化命脉的意义;经历抗日烽火洗礼的故宫文物,与民族共患难,更赋特殊价值。
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的11000多箱文物,绝大部分于建国后1950年、1953年、1958年,北返还京。
故宫文物是一部浓缩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在故宫的各类文物藏品里,均得以充分印证。
故宫藏品包括古代艺术品所有门类,具有品级上、品类上、数量上优势。珍贵文物168万余件,占文物总量93%。莲鹤方壶、金瓯永固杯、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金天球仪、《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范仲淹《道服赞》、 珍稀玉器、竹雕提梁卣、青玉盆水仙花盆景、黑漆描金花卉纹二层长方盒、黑漆描金园林景扁圆形壶等等艺术珍品,是世界上最丰富、最重要的中国古代艺术品宝库。
故宫收藏,无比丰富精美。论时代,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宋元明清;论范围,囊括古代中国各地域的文明精华;论类别,包含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品的所有门类。
作为完整的皇宫旧存重要部分,北京故宫珍藏着丰富且独有的反映宫廷典章制度与日常文化生活两大类文物。
典章制度是国之,亦是皇权的表征。典制类文物主要有卤簿仪仗(1900余件)、典制乐器(2300余件)、帝后玺印(5000余件)、武备(15000余件)及其他。现基本保存于故宫。
故宫留有皇室生活居住时留下的衣、食、住、行等大量的各种生活用品,如服饰(62000余件),明清家具(6400余件),各种毛(丝)毯(1000余块),包括餐饮炊具、烟酒茶及其器具、沐浴盥洗化妆等日常物件(多达数万件),医药文物(3000余件),戏曲文物(万余件),清宫戏本(11498册),以及其他众多品类。这些衣食住行的物品,大多是当时实用之物,现今成为“宫廷历史文物”,具备极其重大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一是成为了解宫廷和诠释历史的珍贵文物。作为明清两代的故宫,大量典制类文物见证了治国理政的决策与诸多国家大事。文化生活类文物反映皇室的社会生活史,使宫闱生活活了起来,宫廷有了烟火气。
二是大量丰富的宫廷历史文物,表明故宫不仅有珍贵的艺术品收藏,而且是有完整宫廷物质遗存的皇宫。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皇宫博物馆不能够比拟的。
三是故宫文物种类的丰富性。故宫遗产包括故宫(紫禁城)与故宫文物。故宫文物藏品与古建筑密切相联。宫廷收藏品的无与伦比及其政治意义,使故宫及藏品,深具唯一性与经典性。这也示意着故宫学的无穷魅力,令人鼓舞的发展前景。
中国历来讲究“器以载道”,故宫及其皇家收藏凝聚传统的(特别是辉煌时期的)中国文化,是数千年中国的器用典章、国家制度、意识形态、科学技术、学术、艺术的结晶,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更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物之一。
让故宫文物活起来。不断的提高展览品质,善于运用数字新媒体等技术,讲好故宫文物故事。
故宫是有生命的,它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息息相关。充分的发挥故宫在传承优良历史传统文化、扩大中华文明影响力的独特优势。
1927-2023年,扬州江都人。1949年渡海赴台;1967年在高雄创建佛光山,发展至全球近300个道场;1991年创立国际佛光会,逾千个分会逾百万的信众,是全球最大的华人公益社团。
2008年在家乡扬州捐建鉴真图书馆,开办公益文化高质量的扬州讲坛,致力为推动当代人文扬州献上一已之力。
大师是人间佛教的行者,以文化、教育、慈善、共修之宗旨;一教、二众、三好、四给、五和、六度、七诫、八道之修行,弘法五大洲。著有《星云大师全集》逾四千万言。